当前位置: 主页 > 聚焦头条

“三民工程”搭建为民服务“直通车”

  近年来,芳村镇通过做实“民情档案”、创新实施“民情日记”“民情收集点”等工作机制,全力推动新时代“三民工程”持续走深走实,在优化基层治理中搭建起为民服务“直通车”。

  


  


  


  一是“民情档案”夯实基层治理根基。组建53支由村两委、网格员组成的民情档案收集队伍,在全面走访群众的基础上,整合疫情防控、人口普查等数据,高质量完成全镇8596户,27790条信息收集,并且持续常态化走访,不断健全完善村情、户情、民情“三张清单”,实时同步归集到新时代“三民工程”应用,确保民情档案全量归集、分类管理和动态更新,为实现精准高效服务群众打好基础。针对农户开展“红黄绿”三色分类管理,以分类化实现个性化,针对红色(重点户)一周至少走访一次、黄色(关注户)一月至少走访一次、绿色(一般户)一季走访至少一次,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群众动态、需求,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。芳村村是集镇所在村,居住人员多且杂,通过建立健全民情档案,全村7个网格共核实登记红色人员48人、黄色人员237人、绿色人员3768人,其中低保户102户、残疾人154人、精神病人13人、孤寡空巢老人9人、留守儿童5人。民情全面化实现办公高效化,依托细致精准的民情档案,芳村村“网格自治”“网格服务”更坚实、更快捷、更通畅,截至目前已高效开展代办服务100余次,调解矛盾纠纷30余起,逐步实现“小事不出格、大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”的和谐局面。

  


  二是“民情日记”架起干群沟通“连心桥”。全镇域推广“民情日记”工作法,村两委成员广泛走访群众,记录以“民语、民生、民盼、民风”为主要内容的“民情日记”,采用“一日一记录、一周一总结、一月一汇总”的形式收集民情民意、村民来访事项及上级交办事项。针对村两委个人能办理的诉求立即办理,无法办理的上报至村党支部书记,由支部书记汇总记录,并召集村两委会商,交办工作任务,明确具体举措、完成时限,在一周内解决并向村民进行反馈。村级不能办理的,向镇党委及时汇报,研究解决方案,于10日内给予群众答复,并做好解释工作。通过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“件件有着落、事事有回音”。截至目前,共记录群众意见建议1600余条,收集问题520余个,已帮助解决470余个。芙蓉湖村以党建统领为“桥头堡”,以民情日记为“桥墩”,以红色网格为“桥身”,以“情”连“心”、以“记”促“办”,根据群众需求建成衢州市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,举办孝老等文体活动20余场,惠及村民2600余人次,开设小香薯、羊肚菌种植等技能培训10余场,将结业村民输送至“共富柚菌”共富工坊就业,吸纳3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,带动村民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,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。

  


  三是“民情收集点”精准高效解民忧。芳村镇辖区内大多是居住散、老人多、底子薄的山区村,为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,精准把脉民情民意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各山区村在共享食堂、公交车站、蔬菜收购点、老年活动室等群众聚集地设立“民情收集点”,由村干部轮流“坐班”,收集、记录、梳理村民意见建议,并及时向村党支部反馈。前塘村就是典型的山区村,常住人口仅310余人,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八成,零散分布在13个自然村内。前塘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6个“民情收集点”,由5名村干部轮流“坐班”。通过“坐班”沟通、走访调查,村干部了解到有7户村民存在接送孩子上下学不便的困难,于是镇村干部多次前往县教育局、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协调,高效拓宽、规范村主干道,成功开通前塘通往新桥小学的校车。正是因为设立了“民情收集点”,前塘村与民沟通更加顺畅便捷,为民服务更加优质高效,目前已收集村民意见建议200余条,解决民生问题80余件。(常山县芳村镇:邱洁)


  • 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
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