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企业快讯

晶科能源:TOPCon成为主流 靠的是实力兑现

光伏技术更新从不缺主角。每一代技术刚登场时,都会伴随着各种高效率数据、领先路线图、未来畅想……但真正能走入市场、站上规模、形成行业共识的技术,凤毛麟角。

TOPCon就是这样一个技术:它并非最“惊艳”的那一个,却逐渐成为全球主流;它不是唯一探索者,却是被晶科能源率先规模化、市场化的那一个。到2024年底,晶科能源已累计出货超过100GW N型TOPCon组件,成为全球首家实TOPCon组件单品类出货量跨越百GW里程碑的新能源企业。

不是“谁最先发明TOPCon”,而是“谁最先让它成为客户的第一选择”

晶科并不是最早做TOPCon技术的公司,但它可能是最早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公司:

“我们要让TOPCon更快的为客户所用、提供更稳定的交付周期以及更强可复制的产业路线。”这套思路就体现在晶科产品的迭代节奏上。早在2021年底,晶科就在安徽合肥和浙江海宁投产16GW大尺寸TOPCon产能,2022年即成为行业首家实现N型TOPCon大规模量产出货的企业。到2024年底,公司N型出货占比高达88%,产能规模全球领先 。

这意味着,TOPCon在晶科这里,从一开始就不是“新技术试验田”,而是公司产品战略的主线。

工艺不复杂,难的是在全球产线里做出“工程标准化”

TOPCon的基础原理在行业内并不神秘。真正的挑战,是如何实现大规模、跨基地、跨项目、跨气候带的稳定制造与发电表现。

晶科的答案,是一套被称作HOT平台的高度工程化系统。Tiger Neo 3.0组件就是该平台的代表作:其集成ME、HCP、MAX、20BB等多项自主技术,在组件功率、转换效率、实证发电、抗环境老化等多维度拉开与同类产品的差距。主流产品功率普遍领先市场均值40W,实证发电量平均高出BC组件2~3%,同时满足欧盟CBAM、法国CRE等绿色合规要求 。

全球出货冠军,不是单靠产能,而是靠“制造组织力”

晶科不是唯一一家有TOPCon技术的企业,但它是为数不多将TOPCon做成全球组件出货冠军核心产品线的企业。2024年全年,晶科组件出货量达92.87GW,累计出货超320GW,第六次位列全球出货量第一 。

为什么?除了产品本身,晶科在制造组织能力上的长期投入是关键:

拥有10余个全球产能基地,覆盖中国、东南亚、中东、北美,灵活应对地缘政策与本地交付需求;各基地均部署智能制造系统,打通MES、BOM、测试等环节,实现“跨工厂质量同标”;制造端与研发端深度协同,产品设计与工艺迭代快速闭环,有能力在6-12个月内完成新平台量产切换;TOPCon制造经验已沉淀为可复制的“晶科标准”,为未来产品迁移、授权合作、海外本地制造提供可靠模型。

换句话说,晶科不仅做出了好技术,还搭建起一套能持续输出好产品的系统。

很多公司在讲技术领先时,把故事讲在实验室、展会上、专利证书上。但晶科的路径有些不同:它讲的是“哪个客户可以最快用上”;“哪个项目可以验证发电收益”;“哪个产品可以批量交付还控制成本”。

技术的价值,最终不是定义在PPT里,而是在GW级电站的电量对账单上。晶科之所以能在TOPCon周期中率先脱颖而出,是因为它既能看见效率的尽头,也能看清落地的路径。


  • 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

微信公众号